本文从一个产品运营的一天经历,来让大家看看,一个产品运营一天都在干什么。
产品运营的早上
到公司,打开电脑;
登陆邮箱,扫一遍邮件,安排各事项的优先级;
登陆后台,看昨日数据,「唔,新增用户上升,擦,活跃数据怎么跌了」;
打开Excel,把昨天的关键指标记录,做成趋势图;
查几个细分指标,研究活跃为什么会跌,部分数据需要找BI部门提需求邮件;
晨会,交流,和老大沟通一下活跃问题;
登陆公众号后台,回复留言和消息,切换到迷人小嗲妹的风格;
到微信群,和核心用户互动下,发送新闻简报;
登陆微博,扫一眼半死不活的账号,随便发发新闻;
扫一眼微博的热搜榜,看一下舆情;
扫一眼产品所在行业的新闻,研究一下内容;
打开日历,看未来一段时间有没有合适的运营营销节点,有个三八妇女节,可以考虑活动;
登录推广后台,查看并记录相关数据;
登录应用商店后台,查看排名,记录用户反馈,发给产品;
登录百度统计后台,查看并记录相关数据,心想,啥时候有自己的数据体系啊,每天那么多零散数据;
老大紧急要一份数据,停下手头工作,整理;
午饭;
产品运营的下午
有点犯困,先喝杯咖啡,把玩一下竞品;
研发回了数据邮件,今天效率挺快,继续分析数据;
找出活跃度下降的原因一二三,制定策略,发邮件告知老大;
准备公众号推送的内容,编辑;
一群人想一个文章破标题;
到几个渠道群,发消息:「换量啦换量啦」;
再检查一遍公众号文章,推送;
同步到几大内容平台;
核心用户群发个红包,爸爸们请转发;
准备明天的微信文章素材,心想下次还要再提早些准备;
提三八节活动的设想,让大家脑爆一下方案;
没人回应,过一会老大发话了,应者云集,吐槽:人心不古;
和产品预先过一遍三八节活动,制定策划方向,定个大概的时间规划,明天再讨论细节;
处理几个客服过来的用户投诉;
做日报:今天做了什么,明天准备做什么;
过一遍邮件,和各位同事再确认一下;
下班、走人、吃饭;
产品运营的晚上
看一眼今天推送数据,预估最终阅读量;
朋友圈转发推送的文章,分组同事可见,意思意思;
核心用户群里和用户吹水聊天打屁;
行业群里和同行吹水聊天打屁,大家最近新增用户成本多少啊,文章阅读率多少啊;
浏览新闻,擦,明星又闹出轨了,赶紧想一个爆点;
老大果然微信上找过来,敲下明天的推送;
设计师老王怎么今晚不在,打个电话赶紧出图啊;
加班,赶稿,心想提前准备好内容果然是幼稚的想法;
顺便登录小号,在APP上抛出个话题:XX出轨的事大家知道了么?
再登录其他小号,评论引导一下氛围;
明天推送的文章搞定,祈求不要再剧情翻转;
擦,今天又没看书;
以上是很多运营的常见工作,或许每位运营都走过同样的路。我以前还发过传单呢、做过迎宾小鲜肉呢。对于新人,重复性、驳杂的内容,很容易产生落差:我一个大好青年,天天都做这个?
是的,很长一段时间需要做这个。
更大的体系、方向、策略等等都可以展开大段的文章,最后的执行往往是把它们打碎了变成这些细节工作,不要小看它们。
单单客服的反馈,你真的只是解决问题么?有没有想过产生的原因是什么?有多少人遇到这个问题,有多于一个人反馈,就有可能已经有一百个用户受到影响。这些反馈分门别类的统计了吗?哪些是产品问题,哪些是运营问题。产品问题后续什么时候改进,谁在跟进?用户的重要问题,解决后反馈给用户了吗?最近的反馈上升还是下降了?有没有对客服做过专门的FAQ?这些数据能整理出用户的行为吗?能归纳总结进用户角色吗?再换一个角度,这个对提升用户体验有帮助么?这些投入值得么?还是用智能回复替换掉人工……
不要因为杂事而轻视它们,运营的日常工作处处都是细节,它决定了运营往后的发展道路是宽阔还是狭窄,也决定了公司做到60分还是90分。
共勉吧。
作者:秦路
来源:知乎
标签: 产品运营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