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先感谢大家今天在这里一起交流,我们主要是做营销方面,今天跟大家主要分享下面3个方面:
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这2个月里尝试“小程序裂变”的一些心得。
重新理解微信社交关系链
之前我们团队主要是设计如何驱动用户分享微信朋友圈的玩法,展现是形式是H5、公众号、群裂变等;所以准备做小程序时,首先想验证的是我们已有的裂变经验能不能复用。
经过这2个月的实验验证,发现小程序的裂变和H5的裂变都遵循相同的规则,因为都是基于用户的社交关系链。
所以第一部分,先跟大家分享一下:什么样的微信社交关系链适合裂变。
1.1 互联网有多少人?
当大家的微信好友在4000人以上时,假如你通过本行业的某位朋友引荐,新添加一位微信好友时,你去翻阅这位新好友的朋友圈,你多半会发现有共同好友点赞过Ta。
我们每次做裂变活动,都会遇到一个节点:100万UV,在这个节点,会有两个可能:
一方面是短时间内流量过大,微信会把页面封掉;
另一方面是活动达到100万人访问,基本上该活动就会成为传播圈层的热点话题,形成一个行业新闻。
包括像5月中旬潘乱老师发的文章《腾讯没有梦想》,潘乱老师第二天说文章破百万阅读,文章影响力穿透了整个互联网圈,引发了上百家媒体讨论。
但像泛人群的咪蒙、视觉志等大号,百万阅读只是起步价。
有一次听梁宁老师说:微信红包最开始也是从互联网从业者开始扩散使用,但很长一段时间卡在400万用户没有大的增长,直到后面和春晚合作,借助春晚的影响力走向亿万家庭,用户迅速破亿,节节走高。
这些现象,都是在回答一个有趣的问题:“互联网”有多少人? 为什么“百万人”就能打透一个圈层?尽管比起微信的十亿用户,“一百万”只是水缸里的一勺水。
1.2 “微信互联网”流量的3个特征
我们总结了做裂变活动需要利用到的“微信互联网”3个特征:
特征1.“用户社交关系链垂直密集”——换一个解释就是“圈层经济”。
因为微信的熟人+商务社交属性融合,你会发现你的微信好友中,50%以上的人都是和你工作相关的、都是同一个行业/领域的从业者,所以就出现了: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“圈层”。
所以朋友圈经常会出现和行业相关的文章、活动“刷屏”(因为你的好友密集度够高,十几个人发即可形成“刷屏”错觉)。
特征2.“行业KOL节点效应”。
大家的社交链关系是呈网状的,每个人所代表的的节点的影响力大小是不一样的(简单的理解:你的权威性越高、好友数越多,影响力就越大),影响力大的节点发朋友圈,点击率就越高(就好像你加了大咖好友,他发的链接,你基本上都会点进去学习一下),辐射影响的小节点就越多(好友越多)。
而且加上上面说的:因为“用户社交关系链垂直密集”。影响力大的节点之间交叉的小节点也会很多(比如你朋友圈会加好几个行业的大咖,不会只有1个)。
这样子几个大咖一起发朋友圈,就可以带动一次“刷屏”冷启动。
特征3.“各垂直行业的‘互联网化’进程不一”。
因为一些行业+互联网的时间比较早,互联网的一些营销玩法比较先进,但一些比较落后的行业、刚冒出来的行业,可以直接复制先进行业的营销玩法,降低自己的试错成本。
1.3 “3个特征”的裂变应用
总结的这3个特征,小公司/品牌如果直接去用,会因为缺乏品牌效应和种子用户的忠诚度比较难冷启动,所以在应用上我们经常结合社群,来促进这个裂变的冷启动:
像一般电商平台支付完之后、页面会引导你去逛其他商品
像知识付费平台、支付完之后就引导你去听课
但由于我们的目的是把流量裂变出去,所以我们把这个流程改了:
用户支付之后的页面引导用户进群(常用的引导内容:进群领课程资料、进群和老师交流提问、进群和同学交流、进群领红包等等);
用户进群后,通过社群运营,社群的封闭性、结合小号的互动,可以快速拉进用户对平台/公司的距离,增加用户的粘性,对提高老带新率、复购率的提升都是非常明显。
同时,一般用户购买“商品”之后主动分享的概率是在5%以下,同时由于流量是不连续的,用户分享也是稀稀疏疏的。
但如果用户支付之后都进群了,建立了初步的粘性之后,可以把分享率从5%提升到60%以上,同时引导用户集中在晚上21:00-22:00(刷朋友圈高峰期)分享(特征1:“用户社交关系链垂直密集”),就可以短时间内在用户所在圈层形成“刷屏”效应,进而提高老带新的效率(从众效应)。
“二八法则”同样适用于“裂变传播规律”:我们发现在20%互联网化程度高的行业/人群中:存在KOL节点效应,所以直接应用前2点特征就可以引爆。
但在80%的互联网程度不高的用户中,特别是现在所谓的下沉用户(五六线城市/农村乡镇),他们的朋友圈没有KOL,所以朋友圈的引爆逻辑在此处是失效的,这些人的流量入口是:微信群。
最开始我们在五六线城市人群尝试了几次朋友圈裂变引爆,无功而返。
因为我陷入了一个误区,我自己的微信有几百个群,除了置顶的几个群,我几乎很少会去看其他微信群的信息,所以我觉得微信群太嘈杂了,不能承载“流量入口”的角色。
但五六线城市、乡镇农村的用户,他们的微信好友一般都是保持在一两百人、微信群就几个,可以从白天起床一直聊到晚上睡觉,甚至有一些用户都不知道怎么屏蔽群消息。
当时调研发现这些中老年人的微信会话页只有1屏(我相信很多做运营的同学,置顶的群+个人都超过2屏了),所以微信群是他们对外的高频使用窗口。
这也是为什么拼多多在微信端流量入口比例是:微信群>服务号>朋友圈;今年微信生态的企业基本上都在搭建社群。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