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看到了知名自媒体人罗振宇“罗辑思维”的成功,然而并不知道他用了一年的时间,每周一期原创高质量视频,来积累粉丝,并没有考虑变现。
你看到了某社群电商通过社群实现了千万盈利,然而并不知道他们或许从微商时期积攒下来的基础。
社群的火热不言而喻。企业、个人看到了社群的巨大潜力,都想布局社群,抓住风口。然而,想做社群,你真的准备好了吗?
前一段时间,写了几篇关于社群文章,获得了不少网友朋友的认同。很多朋友加我微信向我询问问题,我总结起来,无外乎以下三个问题:
社群如何拉新;
社群如何活跃;
社群如何变现;
这也是做社群最核心的三个问题。
要想保证社群能够保持活跃并持续下去并且能够实现盈利,那么在做社群之前,我需要想明白以上的这些问题。这篇文章就从以上三个问题进行阐述。
一、社群如何拉新?
想知道社群如何拉新,那么又延伸出三个问题,也是我们应该想明白的三个问题:
1)什么是社群,我们为什么做社群?
2)我社群的定位是什么,目标群体在哪里?
3)我的社群能够提供什么价值?
这3个问题的答案,移步这里:社群是什么?社群的目标群体在哪里?,仔细瞧个究竟
二、如何活跃社群?
首先我们得明白群和社群的定义。微信群、QQ群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社群,只是平台。所谓的活跃社群也不是微信群、QQ群的活跃,而是线上线下的结合。
我们看个遇到这类问题向我询问的一个朋友:
相信也有许多做社群的朋友遇到同类问题:
按领导要求,拉了一个群,为了追求规模,群员层次不齐。
这算不上社群,顶多是客户维护群。
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?纵使有老师的经验分享,群也没有人响应,而只能依靠发红包才能激活成员?
最根本的原因是:入群成员没有限制,社群没有明确的群规则。这么多人的大群,一人一句话,就能把人烦死。所以很多群员就选择了屏蔽。纵使,有老师来分享,他们也看不到。
所以,解决此类问题,让社群持续活跃的办法:
1. 社群的严格门槛;
2. 持续的干货输出;
3. 线上线下活动结合;
4. 培养社群用户的身份认同感;
5. 社群内部利益共赢;
关于社群前期人数的选择,我之前也举过秋叶PPT社群的例子:
“2012年年初,我开始尝试利用网络聚合喜欢PPT的小伙伴,打造一个“爱学习、爱阅读、爱动手”的社群。
到了年底,我已经租了一个“一页纸PPT”的大群,最多时有200人。我发现虽然群里囊括了国内大部分PPT制作高手,但大家只把群当做一个联络方式,有时候要说说话,还得顾虑不同人的想法,并不能畅所欲言。
某天,我终于下决心删掉了那些已经成名的高手,只留下和我对胃口的小伙伴。并且,群的人数严格控制在69人,要进一个,就得踢出一个。
奇迹出现了,我们这群人产生了化学反应。
在这个69人群里,每天都有各种自黑,各种互黑,各种刷屏,比谁更没有节操,但是在这样的氛围中,我们找到了趣味相投的小伙伴”
这样不断的经营,通过各种活动、课程等等,不断的裂变。社群越滚越大,现在,超过2000人的学员群已经有7个,并且还在继续增加中。
想要保证社群质量,保持社群活跃,需要很多规则和办法,一篇文章也讲不完。
三、社群如何变现?
这是一个很实际问题。没有谁愿意费那么大精力运营社群而不追求回报。无盈利的社群也无法长久持续下去。
这里总结了5种变现方式:产品式、会员式、电商式、项目式、众筹式。
产品式变现模式就是直接以产品为导向,社群通过对产品的不断更新来变现。类似秋叶ppt,就是通过不断开发新的课程来产生直接的回报,课程就是他的产品。
会员式是通过直接收取会员费达到变现的目的,类似罗辑思维。
电商式是通过销售商品的方式实现变现,也是以罗辑思维为代表。
项目式是通过各种项目协作,然后推出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。
众筹式是利用社群的精准粉丝特性发起众筹。
这里比较推荐的办法是项目式,就是一群人,一起做同一件事,然后实现盈利,这类方式也是最能够走长远的。
比如:电影爱好者社群,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协作,完成电影的拍摄,发行等。社群成员大家共同获利。
结语:
社群不是简单的拉个群就完事的。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。一时兴起,做了个社群,在长期无法盈利的情况下,你该如何抉择?所以,以上的这些都是需要在做社群前需要考虑的。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